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报道>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专题新闻

2022年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在三亚顺利落幕

2022-11-15 10:04:53       来源:华阳海洋研究

11月3-4日,“2022年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下称“论坛”)在海南三亚成功举办。


640 (6).jpg


本届论坛由中国-东南亚南海研究中心、华阳海洋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和中国南海研究院联合主办,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中美研究中心(美国)等单位协办。来自中国、韩国、日本、越南、新加坡、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澳大利亚、美国、英国、葡萄牙、瑞士、瑞典、挪威、加拿大及台湾、香港等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名专家学者、前政要、国际组织及涉海政府部门代表以线下和云端相结合的方式出席论坛。柬埔寨、马来西亚、美国、澳大利亚等外国驻华使领馆高级官员参加了会议。


640 (7).jpg

中国-东南亚南海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南海研究院创始院长吴士存作欢迎开场白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发表视频致辞。


640 (8).jpg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第二届联合国海洋大会秘书长刘振民、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兼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中国驻东盟特命全权大使邓锡军、国际海底管理局秘书长迈克尔·洛奇发表视频演讲。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光辉、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副司长杨仁火作开幕式致辞。中国-东南亚南海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长吴士存和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吕滨致欢迎辞。


640.png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论坛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


王毅表示,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接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中方愿同各国一道,秉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海洋命运共同体精神,统筹海洋发展与安全,推进海洋合作与治理。一是共护海洋安全。要以和平方式妥处海上矛盾。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纠纷。二是共促海洋发展。要推进海上互联互通,确保海上运输和产业链畅通。中方愿同各方高质量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积极发展蓝色经济伙伴关系,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的动力。三是共商海洋治理。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不断完善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治理体系。


王毅指出,今年是《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20周年。《宣言》作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达成的首份政治文件,为维护南海局势发挥了稳定器作用,也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营造了和平的地区环境。中方愿与东盟国家加快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进程,构建符合各方共同利益的海上互动规则,把南海真正建设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640 (9).jpg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第二届联合国海洋大会秘书长刘振民在线上发表演讲


刘振民在发言中介绍了2022年联合国海洋大会的举办情况及成果文件,并表示海洋是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繁荣的关键,产生了人类所需的50%的氧气,对于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至关重要。海平面上升、海洋污染和过度捕捞正在给人类生存环境、粮食安全和经济增长等带来严峻挑战,进一步加强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的海洋合作与治理至关重要。各国需要采取更加协调一致的行动来保护及和平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的海洋发展,建立平等的蓝色海洋。


640 (10).jpg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兼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在线上发表演讲


王宏表示,当前百年变局、世纪疫情和乌克兰危机交织叠加,全球性风险和挑战层出不穷,国际海洋治理格局面临深刻调整与变革。在这些危机面前,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能独善其身,因此各国需要加强团结合作,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一步完善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努力实现海洋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愿与世界各国进一步深化合作,增进互信,共同应对海洋挑战,弥合海洋发展鸿沟,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地区和国际社会提供更多海洋公共服务产品,为完善全球海洋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


640 (11).jpg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光辉作开幕式致辞


胡光辉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两次提到要“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南是典型的岛屿经济体,海洋是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力度,科学有序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培育壮大特色海洋经济,是海南建设自贸港的题中应有之义。海南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连接点上。深化对外交往与合作,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旅游、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渔业、海上搜救等领域合作,是海南探索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自由贸易港的重要内容。


640 (12).jpg

中国驻东盟特命全权大使邓锡军在线上发表演讲


邓锡军在发言中表示,中国和东盟国家在海洋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硕果累累。未来中方愿同东盟国家一道,在国际海洋法治领域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全面、完整、准确解释和适用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在内的国际法,维护和促进公平正义的国际海洋秩序,共同提升发展中国家海洋治理能力,为海洋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更好造福于地区国家和人民。


640 (1).png

国际海底管理局秘书长迈克尔·洛奇发表视频演讲


洛奇介绍表示,深海海底勘探项目从2001年的6个增加到2022年的31个,涉及22个不同的国家,其中12个是发展中国家。对矿物资源需求不断扩大促使各国及跨国企业加快发展采矿技术和评估项目的实施方案。国际海底管理局正在建立一个全面的监管框架,以预防资源开发对深海海床环境的可能影响。他呼吁,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一套管理深海底采矿和有关活动的全面规则和标准,构建一套反映包括内陆国、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的全球治理制度。


640 (13).jpg

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副司长杨仁火作开幕式致辞


640 (14).jpg

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吕滨致欢迎辞


会议讨论认为,当前全球海洋治理体系面临机制碎片化、博弈阵营化、海洋争端白热化等方面的挑战,以及全球化的“逆流”、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盛行、相关规则和机制的建设滞后等因素的困扰。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国家奉行狭隘的 “小多边主义”,热衷于排他性的“小集团” 思维,给各国合作扩大创造更多“好的治理公共产品”造成了干扰。各国应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包容性多边主义,维护包括《公约》和《宣言》在内的国际和地区多边主义规则,并不断完善海洋治理的国际和区域规则与合作机制。


针对气候变化及其引发的海洋环境挑战、海洋微塑料垃圾等非传统问题,以及南海渔业资源保护、北极合作和极地治理等区域海洋挑战,应及时总结国际上已有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完善渔业管理、海上新能源开发等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与国际规则,积极构建蓝色伙伴关系。


围绕南海等海域有关争端,参会的专家学者提出,有关各方应抛弃以西方为导向、对抗性的外交方式,通过落实《宣言》和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等增进彼此互信,加强渔业、环保、搜救及安全等领域的机制化区域合作,促进海洋和平利用。


与会代表提出,今年是《公约》签署40周年,有必要对《公约》在半闭海的渔业合作、争议海域的资源共同开发等国际实践过程中发现的解释和适用的界限等问题进行评估,并对国际裁判机构管辖权扩大、过度运用演化解释等趋势保持警惕。


640 (15).jpg


640 (16).jpg

论坛期间,吴士存就相关议题接受电视媒体的专访


据论坛主办方中国-东南亚南海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长吴士存介绍,此次论坛是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刚刚胜利召开和海南自贸港建设加快推进、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和海洋治理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举办的。会议旨在为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应对海洋领域的紧迫挑战提供一个专家学者、各国政要和涉海机构的代表共商大计的重要平台。会议通过有赞(VZAN)及优兔(Youtube)、推特(Twitter)等国内外多家新媒体平台实时直播,累计6000多人次在线上注册听会,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中新社、海南日报及澎湃新闻等多家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会议规模和影响力再上新台阶。主办方将致力于利用论坛为全球海洋的可持续发展,为南海的和平稳定,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服务。作为今年论坛新主办方之一的华阳海洋研究中心是以促进海洋和平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主要从事涉海跨学科、跨领域交叉研究的综合性海洋政策研究型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