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鲍盛钢:亚细安与亚太再平衡

2015-06-15 08:57:17       来源:联合早报网

显而易见,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不可能重建亚太的再平衡,相反只能导致中美及地区矛盾与冲突的日趋激化,同样中国主张在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命运共同体,美国与日本等国家也不会接受。所以,代之而起的10 + 6 模式也许是一种可行的亚太再平衡模式。

10指东盟(亚细安)十国,6指美国,中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俄罗斯六国,所谓10 + 6 模式就是以东盟十国为同心圆核心组成的六大国共同参与的亚太再平衡体系,而且这个体系应该是一个开放包容的体系,所以可以包括欧洲等国家的共同参与。

“谁控制了东欧,谁就控制了心脏地带;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这就是著名的哈尔福德·约翰·麦金德(Halford John Mackinder)地理公式,由此麦金德认为要确保欧洲和平,必须应确保东欧的中立,成为大国力量对抗之间的一个缓冲与中间地带,唯有如此才能形成大国力量的均势和平衡,确保欧洲和世界的和平。显然,目前欧洲动荡的根源在于触犯了这一地理咒语,所以美国与西方许多学者认为解决方案在于保持乌克兰中立。

与此对比,同样在亚太也有一个地理公式,那就是谁控制了东盟,谁就控制了亚太;谁控制了亚太,谁就控制了当今世界地理枢纽;谁控制了当今世界地理枢纽,谁就控制了世界。显然美国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做的,而且也是目前亚太地区动荡的根源。所以,要确保亚太与世界和平,必须确保东盟国家的中立,成为大国之间的一个缓冲与中间地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以东盟为核心的同心圆大国力量再平衡均势体系。

不过,美国虽口口声声说美国重返亚洲,不是要遏制中国的和平崛起,但是事实上美国的目的就是想把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推回到第一岛链之内,同时通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在经济上将中国排挤出去。另外美国在钓鱼岛、黄岩岛以及南中国海等问题上试图介入,置中国于不义和孤立的困境。但是美国迄今苦于无计可施,这是因为一方面对于各种争端,中国采取有理有节的坚决反制,但是坚持不打第一枪,所以占据了道义上的制高点。

另一方面,中国反其道而行之,主张不对抗,不冲突,倡导与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与周边国家在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以及共同安全的基础上建立命运共同体。再有中国与亚太国家的经贸关系已经紧密相连,所以亚太国家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因为他们认识到中国既是威胁,但更是机遇。显然美国打的是中国威胁论这张牌,而中国出的是中国机遇论这张牌。

目前,中美关系被认为到了一个临界点,这是因为众多美国盟友纷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中国主导的亚投行被视为中国对美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领导地位的挑战。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研究系主任兰普顿最近发表演讲时表示,“尽管美中关系的根基还没有坍塌,但是美国政策精英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倾向于把中国看成是美国在全球主导权的一个威胁,而在中国,越来越多的精英派别与民众也把美国看作是阻止中国获得应有国际地位的一个障碍。”

尽管两国社会对中美“不可能开战”的信心相当坚实,尽管两国发生军事冲突的实际可能性没有增加,但双方都有人在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双方确实不想打仗,但现在看起来似乎必须为一旦发生的冲突进行准备。显而易见,如果说中美双方有冲突点的话,那就是南中国海,而南中国海问题又牵涉到东盟,因为南中国海首先是海洋运输要道,其次中国与周边东盟国家在南中国海存在利益和主权分歧。

所以,美国选择南中国海目的无非是想通过挑起南中国海问题,挑拨中国与周边和东盟国家的关系,进而达到孤立与封锁中国,控制东盟,主导亚太的目的,可谓是毕其功于一役。而如果中国采取针锋相对的战略,必然导致双方冲突的加剧,最后走向战争的边缘,或者再回到冷战时期两极对抗分裂的格局,也许这就是美国希望看到的结果。冷战结束已经有25年,但是美国显然还没有走出来,而且越来越开始怀念冷战。

哈尔福德·麦金德曾经讲到,通过地理因素的公式,人们多少能够透视国际政治中的一些对抗势力的实用价值。“如果你不愿意让地理学服务于战争的话,那么它必须作为和平战略的基础。”所以,从亚太再平衡的地理公式中,不难看出要确保亚太地区的和平关键,在于确保东盟的团结与中立,形成大国力量对抗的缓冲与中间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东盟为核心的大国力量再平衡体系,这既可以避免东盟成为一个被大国对抗撕裂的地区,又可以缓和大国对抗的趋势,而且有助于形成大国共同参与,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局面。

历史上,拿破仑战争后大国在均势基础上建立的维也纳体系,维持了欧洲一百年的和平与繁荣,使19世纪成为欧洲的世纪,也许这就是目前亚太可以借鉴考虑的一种选择。

作者在加拿大一家企业从事培训、项目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