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吴士存在京向中外记者解读中国南海政策

2016-05-28 18:19:08       来源:中国日报网

5月27日,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以“当前南海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为题,在中国记协“新闻茶座”与外国驻京记者和港澳台在京记者进行交流,就中国的南海政策、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美国未来近期在南海局势上可能出现的动作进行了解读。

南海航行自由从未受干扰

有关维护南海的和平和稳定,吴士存指出,南海的和平和稳定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南海有利益关系国家的重要关切,作为最大的南海沿岸国和南海诸岛的主人,中国是南海诸岛的唯一主人,中国不遗余力地致力于南海的和平和稳定,中国既是南海和平稳定的建设者也是捍卫者。

对于维护南海的航行安全和自由,吴士存表示这也是国际社会、尤其是一些域外大国的主要关切。作为重要的海上通道,确保各国依照国际法所享有的南海航行自由是中国和其他南海沿岸国的重要共识。他说:“事实上南沙争端产生近半个世纪以来,也从来没有发生过争端国因为争端干扰过南海航行自由的事件。”

吴士存表示,中国南海政策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南海争端。中国一向坚持由当事国通过对话和协商的方式,来解决中国和其他声索国之间的南沙领土争议和海洋管辖权争议。他说:“这一主张不仅是中国和其他争端方通过双边和多边领域确认的共识,通过双边途径以和平方式友好协商途径来解决南沙争议,是中国和其他声索方以及中国和整个东盟达成的一个重要共识。这也是国际社会通过双边谈判来解决相关争端,是国际社会解决敏感和复杂的领土和边界问题的普遍选择。”

关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吴士存表示,南海问题应该说是目前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涉及国家和争议岛礁数量之多、争议海域面积之广的海洋争端,所以期待这样复杂的问题在短时间内解决,应该说是不现实的。唯一可行的选择就是中国所倡导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通过在争议地区推进共同开发,来积累政治互信。

有关双轨思路,吴士存说,双轨思路是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缅甸出席中国东盟领导会会议的时候提出来的。双轨思路旨在解决东盟与域外国家对于南海和平稳定的关切,南海争议由中国和有关当事国通过谈判和协商的方式来解决,应该说双轨思路是中国政府继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之后提出来的,推动南海问题朝着正确的解决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领土主权不应由某些组织来处置

关于菲律宾仲裁案,吴士存指出,中菲南海争议的实质是领土争议和海洋管辖权争议,而中菲之间在解决南海争议上面有很多共识,这些共识是通过中菲之间双边的政府声明或协定彼此作出的明确承诺。他说:“中菲之间从1975年到2011年达成了六个共识文件,有的是政府声明,有的是双边协定,这六个文件和声明当中无一例外的都阐明了:中菲之间的领土争议和海洋划界争议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的方式来解决,这是两国政府对此的庄严承诺。此外,还有多边协定,那就是2002年达成的DOC(《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吴士存表示,中国在2006年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的授权,作出了有关海洋划界、历史性海湾和历史性权利、军事行动以及执法活动等有关这些方面的争议不接受强制仲裁程序的排除性声明。

他说:“这个排除性声明做出这样选择的国家在缔约国里面有35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除了美国没有批准公约之外,其他四个国家,中国、法国、英国、俄罗斯都做了这样的排除性选择。所以,作为缔约国的中国有权在争端解决的时候做出自主选择。”

吴士存指出,领土主权问题是中菲争议的实质,而它不属于《公约》调整的范畴。而海洋划界正好又是中国政府2006年声明排除的事项,所以基于这些理由,中国作出了不参与不接受强制仲裁程序的决定。他说:“无论这个裁决是否对中国有利,因为从一开始中国决定了不参与仲裁庭,从那一刻开始,仲裁庭任何的决定、裁决对中国就没有法律效力。”

此外,吴士存指出:“我认为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不会接受一个没有经过中国政府同意而且带有明确政治目的的不公正裁决,从而放弃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在南海开发过程当中获得的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和历史性权利。”

关于国际上相关司法和仲裁实践,吴士存表示,也有很多不执行国际司法或者仲裁裁定的先例。“因为涉及到复杂的领土主权问题,领土主权应该由中国政府、中国人民来决定,而不是由某些国家、某些组织来处置,所以将来在这里也请媒体界的朋友注意到这一点,所以,最终将来中国不执行这样的裁决,是否不应该解读为对国际法、对国际秩序的挑战,我觉得这是两回事。再一个,国际上也有这样的先例,这些国家也没有在当时不执行的时候被描述为挑战国际法、挑战国际秩序。”

效仿菲律宾的行为将一无所获

吴士存指出,由于西方国家的背后支持,仲裁解决已经预先设计好了,相信中国在相关评估的基础之上会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

吴士存还指出,其他国家效仿菲律宾提出仲裁会一无所获,不是合理的买卖。

吴士存表示仲裁案具体的结果还无法预估,但是至少不奢望仲裁庭会做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裁决,因为仲裁“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法律问题”。

他说:“菲律宾背后有西方国家的背景,所以仲裁结果还没有出来,已经有一些大国在嚷嚷通过双边、通过多边渠道向国际社会释放信息,要求中国执行裁决,似乎他们已经知道是一个什么样的裁决了,至少他肯定知道这个裁决不利于中国,唯恐中国不执行这样的裁决。所以,可以看出来,这个裁决结果已经预先设计好了。”

吴士存指出,仲裁结果在多大程度上损失了中国的主权利益,需要届时要作出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之上,相信中国会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

对于结果出来后其他国家是否效仿菲律宾走出仲裁这一步、或者菲律宾会不会在裁决之后重新和中国回到谈判桌上来,吴士存表示“也需要观察”。“大家看一看从仲裁提起到今天,中菲之间的问题是解决了、是减少了还是增多了?很显然,中菲之间所有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而且加剧了,而且我相信裁决之后会加剧中菲之间有关南海的领土争议和海洋管辖权争议。”进而,吴士存指出南海问题其他直接当事国“也会评估他效仿菲律宾走出这一步,它的成本、收益是什么”。

他说:“我相信这些国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无所获——不仅恶化了和中国的双边关系,海上问题、领土争议、海洋管辖也一个都没有解决,重蹈菲律宾的覆辙……我不认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合理的买卖。”

美国是南海问题升温的始作俑者

吴士存指出:“南海问题走到今天,应该说美国是最大的始作俑者。……现在民主党、共和党正在争夺白宫的‘宝座’,最终我相信无论是共和党候选人还是民主党候选人赢得总统‘宝座’,但是美国推行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不会放弃,只会加强。”

吴士存也表示,相信中美之间在南海问题上面还是有共识的,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美国期间“庄园会晤”提出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强调不冲突、不对抗、互相尊重、合作共赢。“具体到在南海问题上面,我相信美国领导人、美国的战略家也认识到这一点,在南海问题上面,中美对抗不符合美国利益。为了盟国的利益,中美在南海掀起一场战争似乎代价也太大,如果在南海中美之间发生冲突、这种冲突升级为战争的话,对本地区国家,对中美双方、对整个国际社会都将是一个灾难。”

吴士存表示,中美双方去年已经就海空相遇规则的使用术语、空中相遇的安全规则达成了共识。“你别看美国频繁进入(中国领海、领空)12海里,但是还是有相应的规则的,我相信将来新的总统在这一点还是有共识的,管控危机,防止危机冲突升级导致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