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媒称“互惠主义”将主导菲总统中国行
2016-10-15 07:56:13 来源:参考消息
境外媒体称,菲媒报道,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访问中国,除讨论南海渔权外,经济合作也是重点议题,其中包括菲律宾将与中企合作,兴建菲国第一条高速铁路。
据台湾“中央社”10月13日报道,菲律宾媒体报道,菲律宾工商总会永远名誉主席蔡聪妙说,杜特尔特访问中国,至少有400名菲国商人将随团前往,大幅超出了规定的随团名额。
蔡聪妙说,由菲律宾大小企业组成的商业代表团,希望杜特尔特这次中国行会是“复苏之旅”,因为先前中菲南海争议一度使两国商贸往来陷入停滞。
报道说,菲律宾企业家渴望与中国政府和企业在建筑、旅游、农业、电力、工业、高铁等领域合作。
这项报道指出,苏比克湾城市管理局主席马丁12日接受菲国国会质询时说,菲律宾将修建第一条高铁,菲国政府将与一家中企合作执行工程兴建。
报道提到,杜特尔特访问中国商谈内容就包括菲律宾高铁的兴建案。而兴建新铁路是杜特尔特竞选时提出的重要政见,他曾对中国参与菲国铁路兴建示好,而中国方面也表示愿意。
另外,日本外交学者网站10月12日发表文章称,杜特尔特准备开展自出任总统以来的首轮区域外外交,他定于本月晚些时候访问北京和东京。
杜特尔特表示他的政府打算调整与华盛顿的联盟,并探索与北京的经济合作。
不过在杜特尔特执政后,南中国海问题并没有从菲中双边议程上被一笔勾掉。在海牙仲裁庭公布裁决后不久,杜特尔特就派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前往香港,与曾出任中国驻菲律宾大使的傅莹和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会晤。
会晤后发表的新闻稿提出了处理南中国海紧张局势的几点想法,包括在南中国海开展联合行动和合作等。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提议都不是特别雄心勃勃,而且肯定不包括任何形式的联合开采资源的提议。
实际上,杜特尔特可能选择搁置南中国海问题的部分原因显然是因为马尼拉没有很多中间选项或让步提供给北京,既不能割让按照仲裁庭裁决认定属于马尼拉的领海,又不能违反菲律宾宪法的规定。
此外,虽然杜特尔特一直享有很高的公众支持率,但与中国的南中国海争端依然是一个敏感的民族主义问题,特别是菲律宾渔民仍然无法自由前往黄岩岛捕鱼。
杜特尔特在10日谈论南中国海问题时使用的不同表述也令人关注。杜特尔特说,他建议“他们(中国)应当允许我的弟兄们,菲律宾渔民返回,然后我们再谈。”这暗示,他可能寻求在黄岩岛或是礼乐滩——据信有丰富的油气储备——达成某种联合捕捞或开采协议,尽管这可能对宪法构成挑战。但如果要求中国“允许”菲律宾渔民进入黄岩岛,这就表明7月12日的裁决不是杜特尔特所提要求的基础。杜特尔特提及菲律宾渔民的问题,说明他对于这个让南中国海问题上的民族主义情绪不断加剧的首要问题很敏感。
不过,中国毫无疑问乐于充分利用杜特尔特表面上的互惠意愿。
鉴于原先预定在万象的东盟峰会间隙与奥巴马会晤的计划被取消,杜特尔特将先会晤中国领导人,然后才会正式会晤菲律宾最重要军事盟友的领导人。华盛顿将密切关注他对中国的访问——尤其就南中国海问题而言。华盛顿密切关注黄岩岛,留意中国开始在那里建设人工岛的任何意图——这有点像一条“红线”。
杜特尔特有和解意味的互惠主义,加之美国的幕后努力,可能保持黄岩岛在2012年后的现状,但杜特尔特表示马尼拉承认中国在黄岩岛造成的既成事实可能会让美国威慑的有效性复杂化。
最重要的是,中国将关注杜特尔特呈现的巨大机会:开始缓慢但稳步地让马尼拉脱离华盛顿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