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美抵近侦察上升 中美海上冲突风险增加

2016-11-26 08:52:50       来源:香港文汇报

中国专业智库编写的首份《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力报告(2016)》25日在北京出炉。该报告称,美国海空力量不断增加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活动,对中国进行更大规模、更高频率的海空抵近侦察行动,甚至进入中国南海有关岛礁邻近海空域进行挑衅,引发中美海上摩擦冲突可能性有所上升。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称,将来唯一促使中国设立南海防空识别区的,将是美国对华抵近侦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靠近中国海岸,越来越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力报告(2016)》由中国南海研究院编写,是中国专业智库第一次全面、系统地介绍、分析美国在亚太地区军事存在的专业研究报告。报告以大量数据指出,美国海空力量不断增加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活动,包括在亚太海域持续开展“航行自由行动”,及对中国进行更大规模、更高频率的海空抵近侦察行动。同时,美国在亚太地区主导的军事演习接连不断,演习规模、参与国家及军力投入均大幅上升,且演习科目也日趋多元,并更有针对性。

 

报告指出,随著美国南海政策的调整,介入程度的加深,美国挑起的与中国在南海地区的地缘政治博弈逐渐成为南海问题的“新主线”。

 

报告说,美国持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保持在南海地区的活跃态势,一方面推动有关南海声索国和地区国家对中国形成统一立场,持续炒作并指责中国在南海正当的维权行动,支持菲律宾时任政府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另一方面,不断派遣军舰机进入南海炫耀武力,抵近甚至进入中国南海有关岛礁邻近海空域进行挑衅,引发中美海上摩擦冲突可能性有所上升。

 

谈及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美国的南海政策,吴士存在25日的报告发布会上说,美国的对华抵近侦察由来已久,不会有朝一日主动放弃这一做法,未来可能还持续,而中国也会有相应的应对之策。他认为,未来的南海局势发展取决于美国的行动,包括美国抵近侦察的频率等。当天发布的报告亦指出,美国已成为影响当前南海局势变化的最重要因素,同时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介入南海问题也是美国的不二选择。

 

这位知名专家指出,美国的抵近侦察不要那么频繁,不要那么靠近中国海岸,要顾及中国的安全考量。他相信,中国近期内不会划设南海防空识别区,将来唯一促使中国考虑设立南海防空识别区的,将是美国对中国的抵近侦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靠近中国的海岸,越来越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吴士存建议,中美两国应当及时管控危机和防止冲突,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建设性方式增进理解、扩大共识,共同致力于维护包括东海和南海在内的亚太地区海上形势的和平与稳定。

 

谈及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南海军事冲突可能性,吴士存指出,中国和东盟国家未来在南海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不大,并且会越来越小。他介绍,中国和东盟十国防长今年在北京已经开了第一次会议,中国和东盟安全领域合作已经启动,安全合作的短板正在拉长;同时,今年9月,中国东盟领导人峰会的联合声明已达成共识,中国东盟海军的海上意外相遇规则在南海地区适用;此外,外交上,中国和东盟国家有应对南海紧急事态的外交高官热线。

 

吴士存相信,未来中国和东盟间在南海问题上更多将是合作,而不是对抗冲突。他说,南海行为淮则(DOC)的磋商的步伐未来可能也会进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