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周小舟:"学术间谍"?美国的逻辑很荒唐

2018-04-22 03:14:02       来源:环球网

美国国会众议院的一个委员会近日就所谓“美国学术机构被外国情报机构渗透”问题举行听证,再次热炒中国“学术间谍”正渗透美国各个高校获取科学技术,并指责中国政府吸引海外年轻人才回国为盗窃美国科技成果提供了“潜在动机”。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首先,“学术间谍”一词颠倒黑白,抹杀了中国科技人员对美国科学研究的贡献。中国海外学子不仅非常聪慧,而且极为勤奋。众所周知,当代科学研究的成果是在大量实验数据与试错经验的基础上获得的,中国研究人员吃苦耐劳的钻研精神在美国学界是有口皆碑的。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研究人员对美国的自然科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用“学术间谍”一词来定义这些勤勉工作的中国科研工作者是对他们人格的极大侮辱。


  其次,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的智慧,相互借鉴学习有利于人类科技水平的提升。美国将中国政府吸引海外学子报效祖国,视为给予中国“学术间谍”盗取美国科技成果的“潜在动机”,这一说法不仅缺乏事实证据,且逻辑上也极为荒唐。


  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获得具有创新性与重大意义的理论和技术,必然会以专利的形式予以保护。而专利通常由博士生、导师与大学共同享有。中国研究人员回到国内工作,基本不会做出违反专利法的事情。通常的情况是,他们在既有的成果基础上或继续钻研发展,或突破创新,从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因此,他们的研究成果早已不再受限于先前专利所划定的知识产权框架,“学术间谍”则更是无从谈起。


  第三,这已不是美国政府第一次对中国的教育科技发展以及留学生进行攻击了。过去几年里,美国方面数次起诉一些与中国方面有联系或合作的华人学者和研究人员,渲染“他们向中国泄密”。但最后在案件审理阶段都因没有确凿的证据而成为诬陷的典型案例。


  综上,打击“学术间谍”并非美国真实目的。近些年,随着教育国际化与跨国跨境教育的不断发展,中国正从教育输入国转为教育输出国。美国面对中国的繁荣与崛起,感受到强烈的威胁和不安,在此心态下炒作“学术间谍”话题,也就在意料之内了。(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