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中日关系改善的可持续性问题

2018-11-25 06:37:50       来源:联合早报网

今年上半年中国总理李克强正式访日,10月底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正式访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安倍时说,中日关系已经回到正常轨道。在当前国际格局处于不确定的情况下,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能够改善关系,无论对全球还是地区国际关系,都是非常难得和重要的利好消息。


然而,从双方的各种媒体报道和分析来看,似乎都认为是对方急于改善关系,而且基本上将“动力”归结为美国总统特朗普因素。这就带来一个疑问,中日关系改善是不是一时性的短期行为,即中日关系改善的可持续性问题。


笔者认为从过去的经验教训来看,要保持中日关系持续改善的可持续性,就必须要摆脱“美国中心思维”,积极创造和开发中日关系本身的动能。


中日关系在过去几年,曾经历了不少的波折起伏,这两年关系的回升,一个方面是双方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另一个方面不必讳言,特朗普当选总统后带来的不确定性,的确是中日双方接近的一个直接动因。但是问题在于,如果双方仅仅把关系的改善,看成是对方为了规避特朗普风险,那么双边关系的可持续性就很脆弱。


日本主流媒体和一般的分析认为,中美贸易战导致中国希望通过改善中日关系以减轻压力,同时从日本获得高技术。还有的认为,此次安倍访华中,规避了安保问题,强调了经济合作以及技术创新合作等,警告如果过度与中国接近,可能会成为美国和西方批评的口实,而一旦情况变化,则原有的政治安保的老问题又会出现。


另有评论则引用历史,认为1989年中国为了打开外交困局,主动把中日关系作为突破口,认为一旦中国度过难关,那么在历史、领土问题上又会重新“强势”。


在中国看来,同样认为日本“转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特朗普因素,特朗普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指责日本贸易长期顺差,在安全保障上付出太少等导致日本的忧虑,因而为了抑制美国对于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的排斥,需要同中国改善关系,以缓和来自美国的战略压力。


然而,在历史安保问题没有实际解决的情况下,对华接近究竟能够走多远没有底,特别是安倍访华后,不久就邀请印度总理莫迪访日强调“印太战略”,更是让中国感到不放心。


要解决中日关系改善的可持续性问题,笔者认为需要超越受制于中央政府之间政治关系改善的传统思维框架,回想中日民间外交历史传统优势,通过强化地方外交和议员外交相结合的方式,夯实双边关系的社会基础,创造更多独立于美国因素的中日关系本身的发展动能。


首先,从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之前的交往历史来看,中日民间外交,以民促官的传统优势,植根于中日地方外交和议员外交的结合。


1949年5月,新中国成立前,日本就成立了日中贸易促进会,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日中友好协会。1949年还成立了日中贸易促进议员联盟,参众两院参加的超党派的组织,1950年4月参议院通过了中日贸易促进决议。在没有邦交正常化的情况下,议员们和经济界起到了推动中日关系发展的作用。


从历史上来看,日本国内发展对华关系的独立动量是存在的,从议员角度来说,主要考虑到自己选区的选民,对于经济利益的关系与中国发展关系的意愿。


第二,从结构上来说,尽管日美同盟限制了中日之间政治上战略互动的范围,但是也要看到日本议员的活动还是有很大的自由空间。尽管有美国的因素在,《中日民间贸易协定》在未建交的情况下仍然得以签订,日方参加的主要人员很多是国会议员,这说明日本的国会议员具有独立于日美同盟大框架的一定自主性。


1952年4月,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成立,后来成立协会,随后相应地中国也成立贸促会,双方之间就建立了对口窗口单位,而这些都是在中美仍然处于朝鲜战争高潮时建立的,美国也没有全力打压中日的这些往来。


尽管这些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的交往历史有些落伍,但是仔细研究,仍然对今天的中日关系具有启示意义,如何去做议员们的工作,例如国会议员和县市议员们的工作,从而发展中国与地方之间的关系,以民促官的方式来达到加强中日政治关系的办法,确实值得深入探讨。


为什么中国必须重视与地方之间的经济与社会交往,一个直接原因是目前的日本选举制度对于地方议员有利,当选地方议员所需票数比东京等大城市少得多,而且地方上的利益诉求比大城市相对单一,这意味着中日地方外交的经济社会效应,能够惠及当地社会所起到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而大部分议员都是在地方选区选上,这就可能创造一种机制,产生“以地方促中央”的新的中日关系动能。


当然,在推动议员与地方外交、强化中日关系改善的可持续性进程中,中国也须特别注意,避免被指责干涉日本内政和选举。过去几年,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指责中国在加大其经济存在的过程中,间接干涉它们国家的议员选举,这样的指责似乎呈现上升的趋势。


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风险,然而笔者认为,建立本身发展动能、通过各种创新思维来发展独立于美国因素的中日关系,这方面的各种努力都应该去尝试,这样才能让双方尝试改善中日关系,不是一时一事的短期行为,而是双方达成战略选择的共识。


(作者是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中国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