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日媒报道:中美关系走过激荡的50年

2022-02-23 07:21:35       来源:参考消息

《日本经济新闻》2月21日发表题为《尼克松访华50周年 台湾问题仍是中美关系障碍》的报道,全文摘编如下: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的转折点。21日是尼克松访华50周年纪念日。虽然中美当时出于对抗苏联这一共同目的而携手合作,但中国一直向经济和军事大国迈进。曾改变世界的中美言和已经过去半个世纪,激荡的中美关系从合作转向了对立。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问北京,与毛泽东和周恩来举行了会谈。在此访的最后一天2月28日,中美在上海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就两国关系正常化达成共识。


在这之前,中美两国曾在朝鲜战争中直接交战,处于对立关系。但为了打开陷入泥沼的越南战争僵局,美国开始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


1969年以中苏边境冲突为契机,中国也倾向于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对抗苏联这一共同利益将中美两国联结在了一起。尼克松于1971年7月闪电式宣布访华计划。8月尼克松又宣布中止美元的金本位制度。上述两个“尼克松冲击”成为战后体制的重大转折。中美的接近引发了国际关系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日中邦交正常化、东西方紧张缓和。


继毛泽东之后执掌中国的邓小平于1978年12月宣布实行“改革开放”,引入市场经济。中国开始重建经济。次年1月,美国与中国建交,同时与台湾断交。来自美国和日本的开发援助、投资,以及中国派遣留学生等人员交流,促进了中国后来的经济发展。


1989年,东西方冷战结束。1991年,促使中美联结到一起的双方共同敌人苏联解体。


随后虽然经历了1996年台湾海峡危机和1999年美军所谓“误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等事件,但由于中国市场的巨大魅力,美国仍对中国继续奉行接触政策。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持续着高速经济发展,以美元计价的经济规模在过去40年间增长了50倍以上。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经超过美国,到2030年前后,两国名义GDP也有可能发生逆转。


另一方面,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进行的反恐战争消耗了自己的国力。“自由贸易”之痛通过制造业工作岗位的流失直接冲击着中产阶级。在美国国内分裂加剧的背景下,2017年就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决定对中国加征制裁性关税,中美贸易战就此爆发。


最重要的是,由于担心中国国力接近自己,美国特朗普政府将中国定性为“竞争对手”,改变了持续奉行近半个世纪的接触政策。


目前,中美围绕国际秩序的主导权,正反复展开激烈争斗。中国将与俄罗斯加深合作。中国统一的问题将成为中美之间的“火种”。美国试图通过巩固“西方阵营”的团结来进行对抗,但此举能否成功尚难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