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专家批美退出《中导条约》:使世界变得不安全

2019-02-20 09:16:57       来源:参考消息网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2月17日发布的题为《退出<中导条约>将会破坏几十年来的裁军努力》的文章称,2月1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暂停遵守《中导条约》,这触发了为期6个月的谈判。在此期间,美国和俄罗斯可以试图在正式退出该条约前解决双方之间的分歧,尽管这几乎不可能实现。


文章认为,放弃《中导条约》可能具有战略优势。当一个签约国违反条约,另一个签约国如果仍留在条约里就可能会限制自己的选择。


然而,在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的关系陷入紧张之际,退出该条约最终将削弱它们的安全。


因为该条约是对冷战后期重新军事化的回应,有赖于西方的团结。虽然美国和苏联进行了谈判,但谈判的最终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西方联盟的团结和北约内部在军控问题上的认真磋商。


《中导条约》签署于1987年,是在苏联1976年部署SS-20导弹引发的争议中诞生的。由于射程较短,SS-20导弹只对欧洲大陆构成威胁。对苏联而言,这种导弹的部署满足2个战略目标:第一,扩大了苏联的武器库。第二,潜在削弱了北约国家间的关系,因而也削弱了该联盟本身。苏联的策略起初奏效了:尽管欧洲领导人希望北约立即作出反应,但美国决策者对这一威胁不屑一顾,该联盟因此受损。


北约用了3年多的时间才克服这种分歧。1979年,北约作出“双轨”决定,以对苏联中程导弹作出反应。北约计划在几个欧洲国家部署美国的中程导弹,并提出就这类武器进行军控谈判。不出所料,这一双轨决定激怒了苏联领导人,他们最初拒绝谈判,直到北约取消其部署意图。


当苏联后来入侵阿富汗时,东西方关系破裂,导致正在进行的军控努力中断。北约领导人认为,对这一侵略行为作出统一反应至关重要,他们成立了特别协商小组,以推动有关可能的《中导条约》的讨论。


 

文章称,这一策略起了作用。1980年7月,当苏联最终同意谈判时,北约内部已经开始协商。随着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带来了更多激进言论,这个特别协商小组在协调盟国之间的舆论方面被证明是至关重要的。鉴于欧洲反核情绪的上升,欧洲需要认真致力于在双轨决策中保持部署新武器的政治意愿。欧洲舆论不仅从一开始就说服美国相信应对苏联部署核武器的重要性,而且随着美国在大选后对军备控制的兴趣减弱,欧洲也向美国施压,要其继续走军控之路。


按照1981年特别协商小组会议的话说,军控因此成为“合资企业”。即使舆论有时候出现分歧,但美国与欧洲决策者携手合作,以确保在谈判进程中统一阵线。


1983年11月,苏联中断谈判,继续部署SS-20导弹,这进一步帮助北约保持在西方舆论中的地位。北约内部的磋商帮助该联盟实现了政治团结,甚至帮助成员国边缘化国内的不同意见。


直到1985年,苏联才重新开始谈判,并促成了1987年《中导条约》的签订。关键是苏联在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而美国在此前几年中通过与北约合作加强了影响力。


文章评论称,对该条约进行谈判所需的工作量以及参与者的相对立场,应该让今天想着退约的任何人三思而后行。西方领导层的团结使美国得以在日内瓦成功对抗苏联。在整个任期内,特朗普政府一直在设法削弱这种团结,从公开批评北约盟友,到在几个重要问题上完全缺乏磋商。


此外,北约内部的关键领导人不像其前任那样拥有相对强大的实力。特朗普面临特别检察官罗伯特·米勒即将发布的报告的压力。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在本国试图解决脱欧问题时紧紧抓住权力不放。默克尔已经宣布,她打算辞去德国总理职务,这让人们对她的国家未来在北约发挥领导作用的能力产生怀疑。所有这一切都表明西方联盟内部存在更大的分歧——特别是,极右翼政治和本土主义浪潮正在兴起,公开敌视冷战后期的联盟政治。


特朗普政府愿意单方面放弃重要的军备控制条约,先是与伊朗,现在是与俄罗斯,这使世界变得不那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