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胡波:南海压制中国,美国用了这"六大招式"

2019-08-14 09:24:46       来源:《世界知识》

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长期在南海进行着复杂多样的军事活动。大体而言,可将这些行动分为六大类:即宣示性行动、存在性行动、军事侦察和情报搜集活动、演训和演习、战场建设及作战概念验证和威慑行动。当然,在战争时期,还有各种高强度的作战行动,我们耳熟能详的“航行自由行动”(FONOPS)只是宣示性行动中的一种。



1、宣示性行动


目的是以“力量投射规则”,即动用军事力量对其认为不合理的海洋主张进行挑战,宣示己方立场。目前,美国在南海及其周边进行的宣示性行动主要包括“航行自由行动”和“穿越台湾海峡”。“航行自由行动”是1979年由卡特政府单方面发起的,并无国际法依据。当时,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谈判接近尾声,美国担心《公约》的生效和实践会鼓励其它沿海国的“过度海洋主张”,从而损害美国特别是美军在全球的行动自由。因此,在《公约》的制度之外,美国发起“航行自由行动”计划,旨在通过持续的军事和外交行动挑战其它沿海国的“过度主张”。美国眼中的“过度海洋主张”包括:历史性主张,不合乎《公约》的领海基线;12海里对无害通过的限制;超过12海里的领海主张;对专属经济区内军事行动等的限制;不合理的群岛基线或通行限制。在南海针对中国的FONOPS主要有:领海无害通过的预先申请、专属经济区内的军事管辖、过度直线基线等。

美军在南海周边针对中国的另一类宣示行动是穿越台湾海峡。美国希望通过它宣示其在台海的政策主张,即不允许“单方面改变现状”。今年5月3日《南华早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梳理了2007年至2019年4月美军舰只穿越台湾海峡的92次行动,显示近几年频次变化不是很大,但曝光度较高,反映了美方行动日益高调和政治化的趋势。


2、存在性行动


美军奉行全球攻防的战略,而南海是非常重要的海域,美国一直在南海保持强大的力量存在,包括日常巡逻、过航和港口访问等。一是常规水面、水下和空中巡逻。按照美军印太总部发布的数据,目前平均每天有3艘美军军舰在南海活动,全年大概保持900个舰日,而2015年前后美军在南海尚只能保持700个舰日的存在。空中则包括侦察机和轰炸机等的例行巡逻。2004年美国空军在亚太开启了“轰炸机持续存在行动”(CBP),CBP随即成为美国空军彰显度非常高的存在行动。2018年,美国有超过30个架次的B-52轰炸机巡航南海,这在冷战结束后十分罕见。二是军舰和军机的过航。南海联通两洋三洲,是重要海上通道,美军舰机经常过航南海进行战区内或跨战区的兵力调动和力量部署。三是港口访问,派遣军舰到访包括中国在内的南海沿岸国的港口,以加强在该地区军事和外交影响力。例如,2019年3月5日至9日,美军“卡尔·文森”号航母打击群访问越南,这是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后的首次,象征着美越军事合作继续升温。


3、军事侦察和情报搜集行动


南海是美军航空侦察和情报搜集的重点区域,这类行动恐怕也是频次最高的,差不多每天都有2-4架次的各类侦察机赴南海侦察,全年上千架次。我们大家都知道的2001年“撞机事件”,美国的EP-3侦察机和中国的歼-8战机发生相撞,起因就是美军侦察机的抵近侦察活动。美国海空军都有能力在南海进行侦察活动,海军主要是P-8A和P-3C,空军有RC-135和“全球鹰”无人机等机型,除此之外还有从在南海活动的航母和其它军舰上起飞的舰载侦察机,如E-2D或SH-60“海鹰”直升机。美军还有数艘侦察及测量船经常在南海活动,包括导弹测量船和军事侦察船,导弹侦察船主要用来抵近中国的海岸,监测导弹发射的数据。军事测量船则以海洋测量和水文调查为主,可以详尽准确地探测海底地形、地貌、浅层剖面、表层地质等多种战场要素。美国部分大学所属的海洋研究船有时也承担军方的研究项目,2018年停靠台湾高雄港的海洋科考船“汤普森”号(R/V Thomas G. Thompson, T-AGOR-23)实际上属乔治·华盛顿大学所有,但与美国军方有直接联系。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美军在南海各类侦察和情报搜集活动的频次比2010年增加了100%以上。


4、演习和演训


南海是美军训练和演习的重要场所,美军在此进行单边的演习,也会展开双边和多边的演习,每年仅第七舰队在南海及其周边海域的演习就达上百场,此外还有第三舰队和空军、海军陆战队、陆军的演习,累加在一起能叫得上名字的估计在150场左右。近两年,演习的数量和针对性都大大增强。美前代理防长沙纳汉2019年3月证实,“过去两年内,美国国防部在地区联合军演方面的参与度提升了17%”,因为南海是印太地区的重中之重,美军在南海及其周边增加的联合演习比例更高。演习通常都是叫得上名字的,演训更是数不胜数,可以说天天时时都有兵力在南海展开训练。近年来,美国基本上不放过与其盟国和伙伴力量在南海的任何联训机会。根据第七舰队官网消息,5月2日至8日,来自美国海军、印度海军、日本海上自卫队以及菲律宾海军的军舰在中国南海海域编队航行,其间进行了各种联合演训。


5、战场建设和作战概念验证


2015年以来,美军非常严肃地考虑在南海与中国竞争甚至武装冲突的问题,针对中国、俄罗斯提出了一系列作战概念,比如海军的“分布式杀伤”、陆军的“多域战”和海军陆战队“远征夺岛”概念。这些概念多数以南海为作战假定环境,围绕南海进行战略建设和兵力推演,出台后也需要到南海进行实地验证。美军攻击型潜艇、战略轰炸机、水面舰艇等也明显加强了针对南海战事的联合演练,加之美军高层不断发出与中国作战的言论,南海地区局势仍相当复杂。


6、威慑行动


此类行动就是敏感时期或定期派遣战略性武器平台到南海进行威慑,以慑止其它国家可能的军事行动。第一类是航母打击群,2018年美国大概派了四支航母打击群过来,活动时间有长有短,平均在1-3个月之间。第二类是两栖戒备群,就是以两栖攻击舰为主,去年派了四个。第三类是核潜艇,有攻击性核潜艇和弹道导弹核潜艇,现在根据公开数据我们发现攻击性核潜艇来的频次在增高。弹道导弹核潜艇是美国的“最高机密”,虽然我们无从掌握,但南海肯定也是其重点部署的海域。第四类是战略性武器,比如战略轰炸机,其参与存在性的行动带有示威和威慑意味。


以上六类军事行动通常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通常美军会同时执行多类任务,以达到多重目的。总之,美军在南海的军事活动非常复杂,体量和频次也很大,这还没有包括天基卫星的动作。这些行动确实自二战结束后就长期存在,但近年日益增强的频次、烈度和针对性则是非同寻常,值得高度关注。美军不同军事行动背后的军事价值和军事意义是不同的。“航行自由行动”之所以广受关注,是因为近两年它的曝光度比较高,但相比于美军在南海的整体行动而言,又是不足道的。这并不是说“航行自由行动”不重要,只是我们没有必要过度聚焦于它,而忽视美国其它类型的行动及其所代表的政策取向。


(作者是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