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李海东:美国背弃盟友为何不令人奇怪

2019-11-26 09:45:34       来源:环球时报

从不久前背弃叙利亚北部库尔德武装遭到美国内外舆论广泛批评,到最近就军费问题向韩国和日本狮子大开口而引起韩日不满,这届美国政府上任3年来,不止一次因对盟友颐指气使甚至背弃而招致批评和指责。其实,美国对盟友用后即弃的现象并不罕见,是其处理盟友关系的传统做法。


首先,美国善于利用和牺牲盟友,而且在背叛盟友或弃离盟约过程中,美国通常不会承担什么责任。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盟国是法国。1778年处于独立战争之时的美国,竭尽全力劝说法国缔结《美法同盟条约》。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定,没有法国提供的实质性人财物支援,美国绝不会如此容易赢得针对英国的独立战争。但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立即毫不犹豫地将法国一脚踢开,单独与英国达成极有利于美国但有损于法国利益的和平条约。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美国不仅继续漠视美法同盟条约的有效性,更支持法国民众推翻那个曾大规模援助美国独立战争的路易十六政权。因将国内大量资源用于援助美国而引发国内革命、陷入深刻危机的法国国王,不仅没能获得美国任何实质援助,反被美国落井下石,被送上了断头台。


美国对大力支援其摆脱生存绝境的盟友法国都如此背信弃义,更不用说那些受其摆布的盟友了。美国对法国的“精致利己主义”手法,也为后来美国决策者开了处理盟友关系的先例。美国在1898年美西战争中对阿奎那多领导的菲律宾独立力量先用后弃,对越战中亲手扶植的盟友南越领导人吴庭艳的间接杀害,以及这次对叙利亚境内库尔德人的背离等等,概莫能外。


其次,能否确保自身行动自由是美国对外结盟的重要前提。美国拥有以绝对占优的权势重塑区域与全球秩序的“使命”观念。19世纪初至今,美国外交中一个恒久主题,就是始终确保自身行动自由。当实力不足以支配盟友而可能导致自身行动自由受限时,美国往往选择不结盟;当拥有那种绝对优势地位时,美国更易于与他方结盟。恰是二战结束后,超强的美国一改长期的孤立主义传统,走向全球结盟之路。冷战后美国继续巩固和加强联盟体系的关键缘由,也与美国拥有较之盟友的绝对实力优势密切相关。


当前这届美国政府强迫盟友缴纳保护费、甩责任的作为以及抛弃盟友库尔德人的行动,看似是与前任切割,实际恰恰反映出美国深陷内外困局、难再行动自由和迫使盟友按照美国意愿行动的现实。美国这一行为方式使其外交具有相当的破坏性,先发制人、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漠视国际规则等莫不是此外交传统的外在表现。


第三,美国外交的重大政策调整往往与严重的政策挫折或失败有关,每次重大政策调整往往伴随盟友或自己人沦为牺牲品的现象。上世纪40年代中后期国共两党在中国解放战争中的局面,直接带来美国对华政策大调整,大批美国国内的中国问题专家遭清洗,如果没有发生朝鲜战争,蒋介石政权将被彻底甩掉;越南战争久拖不决迫使美国在冷战期间做出对中苏政策的重大调整,作为盟友的南越政权被美国甩掉;美国对叙利亚局势的持久卷入和进退失据,使其再次进行巨大政策调整,叙利亚境内包括库尔德人在内的盟友被甩锅也可以说是预料之中的事。


在美国内外处境不佳时,让美国付出巨大代价去服务盟友追求的目标,是极其困难的。另外,当前美国两党内外政策理念尖锐对立及外交决策者频繁轮换,更增加了盟友被美国牺牲掉的可能性。


总的来看,自独立以来,“美国优先”始终是美国决策者遵循的政策指导理念。盟友服务于美国利益而非相反。美国牺牲盟友的做法驾轻就熟,从不尴尬。在当下美国所处的内外困局下,其更多盟友被抛开掉的概率会更高,这不令人奇怪。(作者是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