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研究成果>时 评

从南海问题看美国在东南亚影响力下降

2018-02-28 17:26:19       来源:中国南海研究院

在过去的七十年间,美国以硬实力和软实力支配着东南亚。所谓软实力,是指利用经济或文化影响力决定其他国家的取向和偏好。软实力使牢固的硬实力关系成为可能,并作为硬实力关系的基础存在。但是,有些分析人士和决策者拒绝承认,美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和关系较常规认知之下的要肤浅和短暂得多。  


尽管美国软硬兼施,但其盟友澳大利亚、日本和菲律宾迄今为止都拒绝了美国的要求,不肯参加旨在对抗中国主权声索的南中国海上的“航行自由”行动;印度尼西亚不赞成美国在该地区采取此类“力量投射”行动;自从泰国2014年发生军事政变以来,美国与该国的关系一直不太亲近,而曼谷似乎在向中国倾斜;美国同马来西亚的关系也从华盛顿对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的国际金融交易表现出法律兴趣以来处于冷淡状态。就连美国坚定的战略伙伴新加坡都试图谋求在华盛顿与北京之间找到一个相对中立的位置。 


体现美国软实力下降的一相对近期的例子是菲律宾对美国海军“霍珀”号1月17日在斯卡伯勒礁(即我“黄岩岛”)附近开展“航行自由”行动的反应。中国和菲律宾都声称拥有对该礁的主权。


在美国看来,这次“航行自由”行动是在彰显国际法。但是。它没有得到盟友菲律宾的支持。具体来说,令华盛顿懊恼的是,菲律宾总统发言人哈里·罗克告诉记者:“在我们看来,这(指中国抗议航行自由行动)是美国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奉行独立外交政策……美国当前的问题不再是菲律宾的问题。”


美国驻马尼拉使馆回应说:“(我们)认为,对于美国在此间的军事存在所扮演的角色,比较准确的形容是与(菲律宾武装部队)合作的美国官兵。”


有些美国观察者似乎对菲律宾的立场感到震惊,但现实已经向这一方向演变了一段时间,至少从去年8月就表现得很明显。当时,东盟领导人及其对话伙伴(包括中国和美国)在担任东盟轮值主席的菲律宾召开了一系列关键安全会议。东盟外长会议发表的联合公报强烈支持中国的立场,而不是其在东盟内部的对手和美国的立场。有些人认为,这对华盛顿来说是新的外交低谷。按照菲律宾分析家理查德·海达里安的说法,这“对中国来说是一次大获全胜的外交胜利”。


在几乎同一时间,菲律宾外长阿兰·卡耶塔诺就只就中国船只出现在南海进行批判,对美国船只出现则视而不见的双重标准问题抨击了一些专家。卡耶塔诺表示:“你们必须意识到,它们出现的理由是捍卫美国人的利益。因此……我们必须捍卫菲律宾的利益。”如果东南亚高级官员公开表达此类看法,他们很可能会在私下里表达更严重的忧虑。不过,美国似乎并没有倾听。


相反,美国对目前的南中国海政策加倍下注,增加了开展“航行自由”行动的频率,还称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东南亚有许多人担心,他们会在美国与中国争夺地区支配地位的角力中进退维谷。不过,有些分析人士仍然支持美国在当地展开的挑衅性军事冒险,而忽视了此类举动哪怕在同中国持对立诉求的声索国当中都会越来越不得人心。


一个例子就是《外交事务》杂志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先是就它认为的美国不够强硬的回应进行批判,然后围绕美国应该在南中国海上如何震慑中国的问题发表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尤其是,该文鼓励华盛顿说服“杜特尔特政府落实允许将之前达成一致的5个基地全部升级的计划,改变禁止这些基地存放武器弹药的决定,批准美国作战飞机轮换的固定时间表”。该文还呼吁“美国政府公开承诺根据两国《共同防御条约》的第五条款保护菲律宾部队、舰船和飞机免遭袭击。该条款适用于南中国海上的有争议水域和岛屿”。文章没有提到美国如何能说服菲律宾采取其政府无意采取的举措。


有句老话讲的是万事开头难。这个开头在东南亚问题上对于美国来说就是承认现实,然后相应地调整政策及手段。


作者系中国南海研究院兼职教授  马克·瓦伦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