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我院动态

我院举行学术沙龙活动

2024-05-24 10:35:07       来源:中国南海研究院

5月23日,我院邀请北京大学访问学者、知名国际法专家安东尼˙卡蒂(Anthony Carty)和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赵宏分别以“南海的历史与主权”“国际争端解决的多元路径及其对国际法的贡献”为题举办学术沙龙。王胜院长主持了学术活动。


微信图片_20240524103735.jpg


微信图片_20240524103758.jpg


微信图片_20240524103801.jpg


微信图片_20240524103804.jpg


微信图片_20240524103807.jpg


卡蒂教授在讲座中分享了他开始南海问题研究的原因以及其在南海研究中的重要发现和独到观点。卡蒂教授对南海问题的研究始于2009年,当时南海问题因为有关争端国的侵权挑衅加剧而有所升温。后来受邀参加关于南海问题的国际会议,因此在英国国家档案馆查阅资料,发现了大量直接涉及南沙群岛主权归属问题的档案并对相关档案资料产生了兴趣。此后,他将南海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研究工作,跑遍英国、法国和美国的档案馆,查阅了大量19世纪末以来有关西南沙群岛所有权问题的档案。


微信图片_20240524103809.jpg



卡蒂教授在讲座中介绍了国外关于南海岛礁主权的档案情况,主要是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英法两国及部分美国历史档案。这些档案总体表明,中国对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主权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菲律宾对南沙群岛没有任何可信的主权主张。他举例说明,英国和法国外交部的档案显示,他们的法律顾问在20世纪反复讨论有关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的问题,英国政府法律顾问得出结论:中国在这些岛屿上的活动强度远远高于同时期任何其他国家,中国对这些岛屿的领土主张强于其他国家。并且,美英法三国的历史档案都明确显示,菲律宾对南沙群岛没有主张主权的依据。


卡蒂教授表示,西南沙群岛的主权属于中国,西方国家及越南等争议相关方也认可这一事实。这一结论与中国目前在南海问题上的主张相符合,但却与当前英、法等国政府所谓的“他们不知道谁拥有这些岛屿”的公开立场相左。


卡蒂教授最后提出,南海仲裁案在国际法学界树立了一个坏典型。所谓仲裁结果对于解决南海问题丝毫没有意义,而双边谈判才是解决南海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


赵宏教授在讲座中指出,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既是一部创造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解决矛盾与纠纷的历史。国际争端解决是维护和促成国际秩序调整以及生成和发展国际法的重要途径。与国内法律制度中存在以国家公信力为后盾的司法裁决机构相比较,国际法体系中是否存在某种意义上独立公正、具有可执行力的司法性裁决机制成为国际法是否具有“法”的特性的一个重要衡量尺度。然而,以主权国家同意为基础的国际法具有不同于国内法的特质,为此,在国际法范畴内探索国际争端裁决的“司法性”或“准司法性”,自然需将这种探索置于具有“契约属性”的国际法的宏观框架之内;而这种探索对于深入理解和认识国际法的性质与演变规律而言,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微信图片_20240524103812.jpg


她强调,在国内法层面,无论是仲裁还是司法, 其实质都是国家权力机关对争端裁决结果的执行做出的有力保障。基于当事人意思自治和契约自由的仲裁, 在符合一国仲裁法的情况下,其裁决结果可以申请该国法院的强制执行,因此,仲裁既具有“自治性”,也具有“准”司法性。在国际公法层面,无论是“契约”性的仲裁还是具有“司法”或“准司法”属性的国际司法裁决机制,其基石都是成员共识(契约),其裁决结果需参与争端的成员方自愿执行;而具有私法属性的国际商事仲裁和具有半公法半私法属性的国际投资仲裁的裁决结果,如果能够得到国内法院的承认与执行,其效力可以达到与国内仲裁和司法裁决基本等同的效果。


最后,赵宏教授表示,国际争端解决机制从“契约”到“准司法”的发展路径构成人类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进步方向,但在实践中,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各类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多样性和争端解决多种法律道路多元共存局面将是长期现象。当然,人类探索更加公平公正、具有更高程度司法性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努力也不会停滞不前。无论如何, 建设更高统一性、更高水准的国际法治的理想仍是人类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大理想的探索历程中, 追求建立独立公正的国际司法裁决机制是国际争端解决机制改革的必然的理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