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球社评:这场中欧峰会为何令世界瞩目
2025-07-25 10:40:50 source:环球时报
7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举行第二十五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习近平主席指出,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中欧关系又站在一个关键历史节点。面对加速演进的世界百年变局和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中欧领导人应再次展现远见和担当,作出符合人民期待、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战略抉择,牢牢把握中欧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努力开辟中欧关系更加光明的下一个50年,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当天第二十五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结束后,双方发表了《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在气候变暖威胁全球、一些发达国家“退群”卸责的背景下,这份声明提振了全球气候治理信心,展现了中欧两大经济体的国际担当,包括不少西方媒体在内,全球舆论都普遍给予肯定。
回望半个世纪历程,中欧关系从最初的试探性接触,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双边关系之一,堪称不同制度、不同文明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典范。中欧之间的贸易额从1975年建交当年的仅24亿美元跃升至2024年的7858亿美元,增长300多倍;中欧班列从重庆团结村中心站的第一声汽笛,到今年6月10日已经通达26个欧洲国家的229个城市。在过去的一年间,尽管遭遇贸易保护主义逆风,大众、宝马仍选择在中国追加投资,宁德时代、比亚迪在欧洲新设工厂,西门子开建深圳医疗基地,腾讯收购波兰游戏公司……这一切无不显示中欧之间巨大的合作需求和共赢空间。
当前,国际格局深刻调整,中欧关系也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习近平主席在会见中高屋建瓴地提出三点主张:坚持相互尊重,巩固伙伴关系定位;坚持开放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摩擦;践行多边主义,维护国际规则秩序。这些主张立足历史经验,直面现实挑战,为未来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指明了方向。欧方表示,习近平主席有关欧中关系的三点主张至关重要,欧方不寻求与中国“脱钩断链”,欢迎中国企业赴欧投资兴业,希望和中方共同坚持多边主义,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推动解决地区热点问题等,展现出在动荡局势中维护合作大局的战略意愿。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欧都是国际社会中的“大个子”,“一个健康稳定的中欧关系,不仅成就彼此,而且照亮世界”。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中欧GDP总量约占全球三分之一,贸易量约占全球30%。中欧关系能否稳定发展不仅关乎中欧双方利益,更关系到经济全球化的前景和世界多极化的秩序。中欧峰会不仅体现了中欧改善双边关系的诉求,还承载着世界对“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模式的期待,传递了在复杂国际环境下增强国际合作的信心。
这场峰会从会前几天就开始吸引全球媒体的高度关注,足见中欧关系影响之深远。需要指出的是,不少西方媒体更多地聚焦中欧间的贸易摩擦与其他分歧,甚至把中欧峰会看成测试大西洋两岸盟友关系的“温度计”,这完全是一种误导。他们低估了中欧建交50年来所形成的密切关系的理性和韧性。中欧关系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欧盟作为世界重要一极,有权自主选择贸易伙伴,保持外交政策的独立性。现阶段中欧关系发展遭遇的阻力当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外部“选边站队”的压力和冷战思维的绑架,这是令人遗憾的。
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经济民族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的当下,全世界最需要的就是合作。24日在北京举行的峰会,让世界再次看到中欧之间清晰的“公约数”。我们期待同欧方一道,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以更多务实成果对冲“政治化”“去风险”的杂音,续写中欧关系下一个50年更加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