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纪念联合国成立80周年高级别会议在联合国总部举行。与会各方强调,要重申对多边主义以及《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承诺,携手共进,强化联合国作用。
二战胜利是人类正义的胜利,捍卫二战胜利成果、维护战后国际秩序,本质上是捍卫人类共同的正义与良知。回顾80年历史进程,战后人类文明所取得的一系列伟大成就与历史经验值得人们认真总结、梳理,其中那些最基本的宗旨、原则,应当得到庄严重申并铭记。这些成就仍是支撑人类今天得以生存在这个星球的坚实地基,这些经验也仍是引领人类文明奔向下一个80年的历史借鉴。
人类和平事业面临严峻考验
如今,一股挑战战后确立的国际秩序的历史逆流涌动。个别国家奉行霸权主义、单边主义,肆意冲击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战后国际秩序,践踏《联合国宪章》确立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大国之间地缘政治博弈、对峙加剧,局部冲突和热点交织叠加,全球冲突数量达到二战结束以来新高;俄乌冲突延宕超过三年,实现和平仍困难重重,巴以—中东冲突愈演愈烈;以武力改变国家主权边界事件,在冷战结束以来不断发生。
逆全球化潮流愈演愈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进展严重滞后,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数字鸿沟进一步扩大发展差距。历史虚无主义、历史修正主义沉渣泛起,以错误史观模糊是非标准、挑战正义良知,侵蚀战后国际秩序的根基。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单边主义、霸凌行径危害深重,世界和平面临现实威胁。
作为战后世界秩序和国际体系主要建构者的美国,在奉行“美国优先”政策下,推行“退群”外交,大幅度减少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显示出美国从世界退出的趋势,致使既有国际秩序受到冲击和动摇。一个没有美国参与,即所谓“G减1”的世界将会怎样的问题,已引发国际舆论热议。
联合国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核心。尽管现行国际秩序并不完美,但不必推倒重来,而应在悉心维护的基础上深入改革完善。80年来,中国是战后国际秩序的创建者、建设者、受益者,也是坚定的维护者。在当前各种全球性威胁和挑战面前,中国以坚持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大势的大判断,坚定走多边主义道路,愿与世界各国一道,积极参与国际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中国始终坚持世界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个秩序,就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国倡导的新机制新倡议,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使其更加公正合理,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践行真正多边主义的决心不会变,推动多边合作的行动也不会变。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切实推动国际体系改革向好向善。
携手共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中国超越不同历史文化、国家制度、意识形态的隔阂与局限,寻求人类文明多样性的最大公约数和各国利益多元化的交汇点,以造福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宗旨,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解决世界面临的诸多政治、安全、发展、文明和生态领域的问题与挑战。
今年9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并表示愿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示了一种与传统不同的国际关系新方案。相互尊重主权,当然是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国家间平等相处的基础。以合作互惠为基础的双赢是中国外交政策奋斗的目标,这一理念贯穿于中国的外交政策。过去80年中,中国主张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在与国际社会打交道中,学习摸索出了与不同国家相处的经验,尤其是在与美国、俄罗斯和欧洲一些国家的外交实践中,更是摸索出了一套新的大国相处之道。国际社会可以从中国的外交实践中,看到一种可行的新选择方案。
中国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坚持开放包容、不搞封闭排他,坚持以国际法为基础、不搞唯我独尊,坚持协商合作、不搞冲突对抗,坚持与时俱进、不搞故步自封。中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主张国际规则由各国共同书写、共同维护,世界上的事要各国商量着办,不能允许谁的“胳膊粗”就听谁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正在积聚越来越多的国际共识,正以制度、机制的形式融入当今国际秩序。
中国正在力所能及地提供更多优质国际公共产品,以可触可及的实际行动参与全球治理改革的实践。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擘画出世界共同发展、普遍安全、共兴文明的最大同心圆,正在实践中有力有序地推进,赢得广泛的国际赞誉和各国积极参与。
中国力量每增长一分,世界和平希望就增多一分
过去80年,在和平与安全问题上,当今世界上找不到比中国记录更好的大国。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从未主动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或冲突,没有侵占别国一寸土地。当今中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当然期盼保持世界长期和平的大局面,不仅为自身也为全球经济发展,创造稳定、良好、确定和可预期的国际大环境。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全球南方的天然成员。中国参与创建的东亚经济-治理体系、金砖合作机制、上合组织、亚投行等,正在成为全球南方国家集聚的经济发展和全球治理的国际合作平台,功效卓著。金砖机制如今已成为全球南方合作的主心骨和南方国家增长的发动机。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宣布了中国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为全球南方加快发展注入新动力。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将与其他全球南方国家一道,推动实现全球南方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和技术发展,国际秩序早已溢出传统空间和边界,网络、大气层及外太空、海底、虚拟的数据与算力空间等正在成为国际秩序空间的新边疆,成为大国博弈的新场域。对这些新空间的战略控制,将直接转化为全球地缘政治的影响力、经济杠杆和军事安全优势。大国正通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以及先进的制造业等加速前行,在涉及敏感层面的高技术前沿领域展开激烈的技术与市场竞争。中国率先推出一系列相应国内规管法规政策,也一再呼吁大国间展开合作。大国必须担负起合作制定治理机制的责任,建构切实有效的国际法制约束体系。战后80年大国在核武器、生化武器管控制度构建方面的经验,仍可借鉴。
与此同时,在全球范围内,技术鸿沟日益深化、南北分化局面正在出现。面对西方高筑的技术壁垒与绿色转型障碍,全球南方国家普遍存在数字基础设施不足,受到资金短缺与技术转移机制缺失制约,面临沦为高科技与数字鸿沟新殖民地的风险。国际社会正在通过相关合作框架,努力消弭南北差距及发展的不平衡。全球南方国家希冀看到大国担当、引领全球绿色和数字化的发展。
发展壮大了的中国向世界承诺,中国强大了也绝不称霸。中国愿同世界上所有国家一道,以史为鉴,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为人类前途命运争取更加光明的未来。(作者马小军,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