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中美高层交往恢复后,两国智库交流有何新动态与难点

2023-08-19 14:39:14       来源:澎湃新闻

中美两国的智库专家在人文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个月来,随着中美之间高层接触的恢复,两国智库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活跃起来。


今年6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后,外交部美大司司长杨涛向中外媒体介绍布林肯访华情况时表示,“双方同意鼓励扩大两国人文和教育交流”。在此之前,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谢锋去年10月会见美智库人士时也表示,鼓励两国智库学者加强往来,开展更多沟通交流,为增进中美相互了解、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正轨发挥积极作用。


近期,中方智库学者在海外交流期间有何新观察?交流效果如何?有何难点与挑战?8月17日,《大国智库2.0》图书发布会暨CCG(全球化智库)15周年中国智库发展研讨会在京举办,来自国内的20多位中国智库领军人物和智库相关领域资深研究学者出席活动,多位智库专家分享了近段时间与海外智库交流的观察与感受。


美智库学者关注“中美能否找到相处之道”以避免冲突


“近期去欧美多国交流的感受与去年相比稍有变化,特别是欧洲国家发生的变化。”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说道。时隔一年,今年6月底至8月初,王辉耀与CCG专家团再次开启了为期40天的“二轨外交”海外交流活动,到访10国16城,举办和参与50余场交流活动,面对面接触数百位国际人士。


王辉耀称,去年,欧洲国家的关注点聚焦在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方面。而今年,随着《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发布,习近平主席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话,欧洲认为在解决乌克兰危机方面可以与中国合作,而我们也需进一步与欧洲加强合作。


至于在美国交流的情况,王辉耀观察认为,拜登政府高级官员近月陆续访华之后,不少美国企业界,特别是学术界人士表达了访华的意愿。而就具体议题而言,美国学者、智库目前比较关注的是中美之间能否找到相处之道,避免两国陷入冲突。而对于王辉耀而言,推动美国国会议员访华、转化两党议员对华认知是其所在智库试图推进的工作,同时也是当前面临的难点。


同时,王辉耀也坦言,现在的问题是航班不够,费用太贵。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尽管近期中美往返航班增加有所突破,但仍远低于疫情前水平。美国交通部8月11日发布新通知显示,9月1日起,中国航空公司每周可运营18班(1个往返计算为1班)中美往返定期客运航班。并于今年10月29日起,增至每周24班。不过,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冠疫情前,每周往返美国和中国的客运航班平均为340班。


扭转认知偏差与误解尚需时日


“美国智库需要与中国对话的渠道,也有与中方交往的迫切性。”谈及中美智库交流现状,中国南海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长吴士存对澎湃新闻表示,除非某些智库不研究中国,无需与中国打交道,这种情况是比较少的。


今年6月,吴士存受邀赴美国丹佛参加了一场“中美关系闭门研讨会”,议题涉及中美战略冲突及前景展望、外交手段与危机管控、台海及南海风险防控、“二轨”交流机制构建等。在他看来,这是近年来少有的所涉议题之深、且中美学者能够坦诚交流的会议。


吴士存还提到了他与中国前驻英国大使傅莹、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史蒂夫·欧伦斯(Steve Orlins),以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名誉教授大卫·兰普顿(David M. Lampton)之间的对话机制。他们基本上每月会就不同议题展开讨论。


客观来说,当前中美智库交流也有其难点。据吴士存观察,受到过去三年疫情的影响,出现了由一些信息不对称所致的认知偏差、误解,将其扭转需要很长时间。更大的挑战在于,老一代“知华派”人士对美国政策界已缺少影响力,而新一代学者对中国充分了解的不多,想要改变他们的认知比较困难,但是仍要和他们打交道,这也反映出智库交流的重要性。


与王辉耀和吴士存相比,香港大学“中国与世界治理中心”主任李成对于中美两国智库的交流的情况略显悲观。“更严重的问题是(两国)智库之间脱钩,就像其他领域脱钩也在进行。”李成在研讨会上表示,智库的作用在于促进民间交流与互相了解,甚至可以在两国政府关系不好的情况下发挥作用,但前提是两国智库必须突破当前面临的困境。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今年7月,李成已离任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一职,决定离开美国,在香港大学任政治学教授。李成也在本次研讨会上透露,港大中国与世界治理中心将于今年11月创立,目前正在进行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