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海南自贸港:打造开放高地引领开放热潮

2020-06-12 09:39:20       来源:国际商报

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党中央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新时代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当前,海南自贸港建设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与自贸试验区相比,海南自贸港建设有哪些新变化?在制度集成创新方面会实现哪些突破?国际商报特邀业内权威专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


专家圆桌

聂平香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副主任

于  涛  中国南海研究院海南自贸港研究中心主任

崔  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海南研究院院长、国际经贸学院教授

孙元欣  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龙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领军学者、国际治理创新研究院院长

(排名不分先后)


海南自贸港建设承担了怎样的使命?将在中国高水平开放大棋局上发挥哪些作用?


于涛:中央确定在海南建设自贸港,最关键的是希望探索和推进更高水平开放,探索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制度体系,从而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同时为全国高质量发展树立典范。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世界经济衰退的危急时刻,中国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充分彰显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坚定决心,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将在不同层面产生重大意义。


对世界而言,海南自贸港将成为全球贸易发展和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海南是中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也是“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枢纽位置之一。在此建设自贸港可以构建起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乃至环太平洋、环印度洋国家合作的全方位、立体化开放通道,为全球开放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对中国而言,海南自贸港将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新标杆。中国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海南自贸港打造对外开放的“升级版”,将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力度和改革深度激发新动力。


对海南而言,自贸港建设将成为其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一方面,能够激发体制机制创新的新动能,通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全面放开外资市场准入,使海南成为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的外商投资新热土;另一方面,为优化营商环境蓄势赋能,通过创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原产地规则等监管模式,海南自贸港将成为中国贸易便利化程度最高的开放新高地,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或地区进行跨境贸易的首选之地。


聂平香:海南自贸港对标国际高水平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新引擎,是探索和推进更高水平开放的试验田,是引领中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


海南自贸港将在中国开放棋局上发挥至少三方面的作用:一是有利于中国探索和推进更高水平的开放。海南自贸港充分借鉴国际经验,以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核心,通过制度体系设计实现各类生产要素跨境自由便利安全流动,成为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高水平平台,为国家新一轮高水平开放提供海南样板。二是有利于推动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海南自贸港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系统性集成性开放制度创新上实现了全面突破,打破了体制机制束缚与障碍,建立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示范标杆,为全球自贸港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三是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贡献了中国力量。海南自贸港建设方案是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的特殊时期发布的,充分显示了中国通过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持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决心,为维护全球自由贸易、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力量。


崔凡:当前经济全球化进入盘整期,很多国家出台了投资保护措施,国际直接投资额已经连续4年下降,国际贸易也在萎缩,全球化呈现出区域化特性。在此背景下,中国要巩固和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就需要打造开放高地和全球价值链的重要节点,使国内、国际两个经济大循环互相促进。海南自贸港的开放与当前全球化以及中国开放的阶段特征密切相关,中国对外开放要走出早期“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阶段,进入国内国际两个经济大循环相互促进的新阶段。


孙元欣:海南自贸港至少肩负两大使命:一是引领中国新时代高水平开放,因此开放程度要更高,要有前瞻性和系统性制度设计。比如“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强法治”等既是海南自贸港的特定设计,也展现了中国倡导自由贸易和经贸规则的改革方向。二是海南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海南自然资源丰富,地理区位独特,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腹地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海南自贸港的建成为中国开放棋局增添了新模式和新引擎。


赵龙跃: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时刻,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在海南建设自贸港的重大战略决策不仅是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选择,更是对标国际经贸规则、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


海南自贸港与海南自贸试验区是何关系,分别扮演何种角色?


赵龙跃:建设海南自贸港是在海南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完善国内政策制度体系、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打造出的中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海南自贸港不仅将聚焦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更重要的是要在制度集成创新方面有所突破,推动中国从商品流动型开放向规则制度型开放转变,为国际规则的重构和创新,以及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孙元欣:两者可以视为时序前后和任务叠加的关系:从时序上看,先建设海南自贸试验区,进一步建设自贸港;从任务叠加看,国务院印发《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建设许多重点项目,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还需要持续推进。自贸试验区通过制度创新走出一条发展新路,这对海南自贸港建设也是适用的。自贸试验区与自贸港都处于开放前沿,基本任务相通,不存在孰高孰低的制度安排,两者应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互相验证和共同发展,关键要看落实、看成效。


于涛:自贸试验区的功能定位主要是通过优化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放管服改革等发挥其改革开放试验田的重要作用,形成更多可复制和推广的经验。自贸港是自贸试验区的升级版,对开放程度要求更高,对开放的制度安排更加具有前瞻性和国际性。自贸港建设的重点是对标国际经贸规则,打造最高开放形态,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海南自贸港将会成为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海南要围绕推动贸易、投资、资金、货物、人才等要素流动的高度自由化和便利化等核心问题大胆闯,大胆试,勇于创新突破。


聂平香:海南自贸试验区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与全国其他17个自贸试验区一样,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而海南自贸港是中国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通过系统性、集成性制度创新打造中国特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自贸港。


海南自贸试验区为海南自贸港的建设提供了产业基础、开放基础、监管基础和人才基础,而海南自贸港是在海南自贸试验区的基础上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形态和开放载体。


崔凡:自贸试验区是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可以产生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适用于全国。自贸港将建设特殊经济区,在税收、开放程度、监管措施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很多措施在近期不会向全国复制推广。海南兼具改革开放试验场和对外开放高地的双重角色,两者都有利于“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的实现。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和探索为打造对外开放高地奠定了基础,最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为改革开放试验提出了更前沿的问题和更高目标。


海南自贸港在制度集成创新方面要实现哪些突破?会给营商环境带来哪些改变?


孙元欣:制度集成创新既体现在“五个自由一个便利”上,也体现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制度创新集成上,决定性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果离开了这一条,就会难以持续。因此,海南在自贸港起步建设之时,应为未来教育、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市场化建设等方面的持续发展进行更加细致的筹划和安排。


于涛:在自贸港的制度集成创新方面,一是要“集精华之大成”,即借鉴新加坡、迪拜等国际自贸港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和海南本地特色进行制度集成创新。二是要瞄准扩大开放的堵点、难点和痛点,在系统性创新、集成性创新上精准发力,出台更多跨部门、跨领域的系统性制度创新,提高制度创新系统协同性、集成度,让企业有更大的获得感。三是要在“一正三负”四张清单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一定的时间段进行动态调整。


崔凡:从自贸港制度创新对全国营商环境的影响来看,在总体方案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思路和方向值得各地学习。特别是在投资和营商环境改变方面,承诺准入制度、简便退出机制、容错纠错机制等,这些都是各地可以在地方事权范围内根据自身条件探索的方向。各地在学习这些经验时要根据自身条件和情况系统集成开展制度创新,避免过度碎片化,保障创新举措真正发挥作用,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获得感。


聂平香:海南自贸港给全国其他地区促进投资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以及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带来了高标准的样本,提供了示范与借鉴。


总的来看,海南自贸港对标国际自贸港关键指标,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核心,实施具有竞争力的税收政策,强化法治保障,全面推动各类生产要素跨境自由安全流动,核心突破有三方面:一是贸易自由便利,以零关税为核心进行制度创新,实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以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为基础破除服务贸易中跨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移动等形态的各种壁垒。二是投资自由便利,实行“非禁即入”,除有强制性的标准和法律禁止,政府取消许可、审批,对企业实行备案制和承诺制。三是依托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税收制度创新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集聚自贸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