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许维鸿:“选票经济学”不断透支美国国力

2024-03-04 10:23:27       来源:环球时报

据美国多家主流媒体测算和报道,美国前总统特朗普3月2日在密苏里州和爱达荷州举行的共和党党团会议中获胜。当天,特朗普还在密歇根州的共和党党团会议中赢得胜利。这意味着美国2024年总统选举共和党初选开始以来,特朗普尚无败绩。

在这个美国大选之年,民主、共和两党的候选人似乎依然是四年前的老对手,而这对针锋相对且观点截然对立的老对手最近却在一个问题上似乎达成了难得的共识,那就是阻止日本企业在美国的一宗并购计划,而目的都是为了争夺美国“铁锈地带”的选票。去年年底,日本最大钢铁制造商“新日本制铁公司”(Nippon Steel,简称“新日铁”)宣布收购美国钢铁制造业巨头“美国钢铁公司”,价值约150亿美元的交易已经成为美国两党共同的“政治麻烦”。特朗普称,如果这一交易达成,自己一旦胜选,上任后会第一时间取消协议。而拜登政府最近也在审查“新日铁”与中国的关系,知情人士称这可能成为这家日本巨头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的绊脚石。实际上,这背后恰恰反映出一点,美国向其盟友兜售的所谓“友岸外包”根本就是一纸空谈。

美国政客“说一套、做一套”的困境,其根本原因在于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不可逆转。其实,美国本身也是这种全球化经济的最大受益者——正是冷战结束后全球产业链的高效配置需求,让美国占有领先,甚至是主导地位的互联网技术和跨国投资银行业务得到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从一众发达国家中脱颖而出,靠的就是硅谷和华尔街这两大经济发展引擎。

可惜,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没有转化为稳定的政治秩序,反倒是让美国国内的分裂日益严重,一些政客把“美国优先”作为对抗经济全球化的政治主题。虽然拜登政府对特朗普的“经济门罗主义”做了调整,但依然只是限于所谓的美国盟友小圈子。由于缺乏竞争优势互补的基础,美国经济的孤立主义反倒是更加快速地反噬美国政治。试想,如果美国在亚太所谓最重要的盟友——日本企业基于“针对中国”的竞争优势,在美国本土并购都被拒绝,美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又能如何挖掘?这也就是为什么2024的美国大选之年,本应该有优势的在任总统支持率出奇得低,很多对美国存有幻想的人更加疑惑,美国的经济数据不是据说很好吗?

美国的经济数据并不难去伪存真。除了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无解,特朗普和拜登政府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无节制地扩张联邦政府的债务规模。美国冷战后历任政府积攒的美元国际公信力,在被迅速地消费,联邦政府低效率支出的增加,换来了宏观统计数据层面的增长靓丽和高通胀。很多国际著名经济学者早就在提醒美国政府,目前“高赤字、高利率”的政策组合非常危险,2024年仅联邦政府债券的利息支出就将超过1万亿美元。靠扩大政府支出获取经济增长数据的“套路”并不能忽悠美国民众太久。

美国的“选票经济学”在2024年只会发挥更大作用。为了美国绝大多数低收入选民的选票,无论是在任的拜登,还是希望卷土重来的特朗普,都在四年一次的大选“政治周期”前无可选择,这就是经济学的“囚徒困境”原理:美国民众的长时期反对,难比短期内选票的诱惑更大;高通胀带来的国力长期衰退,也没有公权力私用带来的短期政治快感更直接。被媒体和政客忽悠的普通老百姓,也被这种政治周期裹挟,虽然宏观经济数据被各种吹嘘,高通胀带来的生活水平下降还是要靠占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者买单。

对于其他国家而言,美国社会的演变颇有前车之鉴的意义。在任何时候,一个审慎的财政政策都是政府公信力的最佳保障。美国近半个世纪最被历史层面尊重的两个总统——里根和克林顿——就分别是推进美国供给侧改革以及在任期内让美国联邦政府赤字消失的执政者。换言之,短期的政治声誉需要让位于长期的国家利益,这是区别政客和政治家的最根本原则。

当然,审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政府的无为。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的年代,顺应时代、以进促稳、更加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才是长期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光明大道。以中国为例,2023年中国的进出口依然强劲,全年货物贸易顺差超过了6000亿美元,让中国继续成为世界最具有吸引力的消费市场和最具有跨境投资能力的国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享受来中国免签政策带来的便利,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让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转变为伙伴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动力。也恰恰是中国和“一带一路”共建伙伴的共识,让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趋势。(作者是甬兴证券副总裁)